本文目录

国画中竹叶的画法

国画竹的画法一要注意结构,二要注意用笔。所谓个字、介字、分字、破分字等是古人总结出的规律。要把叶子分组画,不然必乱。每一组既要符合叶的生长规律,又要组织得美。一忌孤生,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及似蜻蜓。

    画竹叶时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出,一抹便过,少迟留。要随叶的生势随时变换方向。忌似桃、似芦、似柳。行笔到叶尖时,手腕自然上提,或以笔尖带出回锋。正锋、偏锋可以间施,高下欹斜,转侧俯仰,皆须在快慢疾迟的行笔中,在浓淡深浅的运墨间自然得之。

    春天嫩篁,叶向上,夏则浓荫而下俯。露润、雨垂、风翻、雪压,则各现其反正低昂,必须细心观察,反复实践,才能得心应手。

    初学时要一枝一叶地练习。出叶要浓淡一色,一枝之中有浓淡叶相间,就容易杂乱。近枝叶可用浓墨,远枝或稍后的新枝叶可用淡墨。但画竹叶不易用渴墨。

    在花鸟画中,可以配以朱竹或白描竹,也可以用花青、石青、石绿画竹。

    下面这个图片你可以参考下,还有一个学竹子画法的视频,您去看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5OTg3ODA=.html

国画叶子的画法

国画叶子的画法

国画叶子是比较基础的画作,国画中的叶子,需要和树枝相互搭配。树枝的颜色较深,稀释颜料后,达到半透明的效果绘制叶片,就可以表现出国画中的叶子。

首先使用墨水,煎蛋勾勒出树枝的走向,在勾勒树枝的时候,适当使用淡墨,画出叶子的茎,从而大致确定叶子的位置和形状。

完成树枝和叶子茎的走向后,就可以进一步稀释墨水,使用接近半透明的墨水深度,画出叶片的形状。

绘制叶片的时候,越接近树枝的叶片轮廓越清晰,树叶边缘接近透明,从而表现出树叶的光影关系。

画叶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点叶法一个是夹叶法,古代画家通过对各种树木观察,认识、比较,总结出许多不同树叶的形象。个字点,介子点,梅花点,松针点,等等。
点叶子的时候要注意叶子的前后、浓淡、大小。同时要注意一组叶子要有浓淡变化,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墨色变化要有自然感觉。

国画竹的画法一要注意结构,二要注意用笔。所谓个字、介字、分字、破分字等是古人总结出的规律。要把叶子分组画,不然必乱。每一组既要符合叶的生长规律,又要组织得美。一忌孤生,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及似蜻蜓。

画竹叶时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出,一抹便过,少迟留。要随叶的生势随时变换方向。忌似桃、似芦、似柳。行笔到叶尖时,手腕自然上提,或以笔尖带出回锋。正锋、偏锋可以间施,高下欹斜,转侧俯仰,皆须在快慢疾迟的行笔中,在浓淡深浅的运墨间自然得之。

国画,画竹子的技巧

竹子一般是学中国画的起手式,通过画竹子,了解,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也领会了,竹子那种中空外实的谦谦君子之风。画竹子用笔一般是先轻后重再轻,也有少数是先重后轻,看竹子叶片的角度,按照芥子园画谱上面总结的,

画竹的方法,有个字吧,介字法,一组竹子基本上都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构成组织的叶片。画竹子,还要注意,叶子的方向,不可以同时朝一个方向,也不可以四面八方出叶子,这就需要观察生活,到自然界里面去观察,竹子叶子的形态。

画竹子同时还要注意用墨的深浅,浓淡,不能全用一个颜色,中国画中的淡墨,表示远,浓墨表示近,通过不同的颜色表现竹子的远近,另外,一组叶子还要有大有小的搭配,有露有藏,这才符合自然界竹子生长的特性。

扩展资料:

笔法: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笔要有力度,

古人称笔 “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力度与方式,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

由指而笔端纸上,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笔法的骨。

笔锋可分中、侧、逆、拖、散数种。

中锋用笔。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侧锋用笔。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逆锋用笔。将笔头倒逆而行。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拖锋用笔。拖锋也叫拖笔、露锋。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散锋用笔。笔毛散开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常用散锋。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

古人总结了用笔的几种特点:

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

2.圆,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富于弹性,转折自如,刚柔相济,富于弹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象刻进墙皮,沉稳有力。线条是高度控制,行处皆留,意到笔随。宋郭熙说:“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笔与墨,人之浅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纵,又焉得成绝妙也哉?”

4.重,如“高山坠石”,下笔就有力量,笔的压力要大,要压得住纸,充满力量,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5.变,如“百川归海”、“惊蛇入草”。

墨 法

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中国画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墨的方法是为了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笔为骨,墨为肉”。所以墨法可以说是一种用水的方法。

根据水的多少,我们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变化阶梯。因为墨有新、旧、陈、变,又把墨质分为新、焦、宿、退、埃五种质。由于墨色的不同处理,产生了不同的墨的变化形象,可分为枯、干、润、湿、漓五种感觉。

在笔墨中,笔法更强调内力,而墨讲求“活”和“变”。 古人把用墨的种种变化归纳为如下的方法称为墨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所以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

浓墨法。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淡墨法。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

宿墨法。分浓宿、淡宿两种。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破墨法。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浑厚华滋。

泼墨法。有二种泼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这种泼法,便于控制。

冲墨法。是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渍墨法。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往往墨色浓黑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画技法

国画竹叶的画法和组合

国画竹叶的画法和组合如下:

步骤一:用大白云调墨色,画出竹叶的叶子,注意用笔舒展、自然。

步骤二:中锋用笔,画出竹竿,并且进一步添加叶子。

步骤三:用稍淡一些的墨色画出靠后的竹叶,使竹子具有层次感。

步骤四:用大白云调墨色,中锋画出细竹的竹竿。画时注意悬肘悬腕,留出竹节。

山水画中画竹的方法:

1、分仰画竹叶和下垂竹叶两种,都是以三笔、四笔或五笔(如个字或介字点)很有规律的笔法描写,但要注意疏密穿插才能生动。画竹时先画竹竿,然后画叶。如着色,先染淡墨,再着浅绿。

2、竹子种类很多,如漓江一带的竹子一丛一丛的,根部密集,竿长而梢部渐渐弯曲下垂。所以在画竹子写生时,要先凭感觉画出竹林的大势,用斜而短的笔法画出竹叶的疏密明暗,然后在暗部染淡墨,最后染浅绿,干后薄薄地罩一层淡翠绿。

3、画竹叶要注意结构,二要注意用笔。叶子的形态有“个” 字、介” 字、‘分” 字形。画的时候要把叶子分组来画,不然会乱。每一组既 要符合叶子的生长规律,又要组织得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