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电影《烟火人间》1月13日(本周六)即将登陆全国院线,对于在「寒冬」中挣扎了数年的纪录片行业来说,可以算得上2024开年大事之一。同时也可以说,是最大的冒险之一。
《烟火人间》海报
作为纪录片同行,从这部作品从2020年启动之初就一直关注。创作者决定采用竖屏形式来完成一部完整的纪录片电影——开风气之先外,也让影片的品质和风格充满不确定性。
除了「竖屏」的悬念,更加未知的是这部纪录片如何用「快手」上的素材——准确地说,全部内容来自509位快手用户发布的短视频——创作出一部达到电影标准的作品。
几个月之后,《烟火人间》亮相第四届平遥电影节成为开幕电影,立刻成为圈内热议的焦点。贾樟柯导演评价这部电影:「第一次看到《烟火人间》,就让我注意到了它的‘当代性’。这个影片本身是非常具有当代性的实验意义的,它代表着新的表达方法和生活方法。」
贾樟柯在平遥电影节出席《烟火人间》放映仪式
即使在业内广受肯定,但亮相影展并不是这部实验电影的终极「野心」。三年之后,《烟火人间》挥舞着「首部竖屏电影」「另类贺岁」的大旗,毅然决然地杀入了2024春节贺岁档,以纪录片的一腔孤勇,去对抗竞争激烈的电影资本游戏,挑战传统影迷的观影习惯,为纪录片的票房成绩而战。
这一次,《烟火人间》能够为沉寂已久的院线纪录片「杀出个黎明」吗?
有一种力量,抵御现实的无力感
1月6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烟火人间》的首映礼,是本文作者2024年看的第一场电影。坐在大银幕前,忽然意识到,Figure的公众号已经很久没有推荐纪录片了。
过去几年里,即使时间和环境再紧张,每周都会在工作之余甚至是出差间隙抽空看完几部纪录片,然后选出一两部,认认真真写几千字的影评。
这些时间和精力,与其说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不如坦白说,更像是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不断抚慰和治愈自己的一种方式。
然而过去一年,一切似乎都不一样了。对于很多人来说,漫长的心灵迷雾几乎在一夜之间被沉重且真实的生活压力所取代。而我们热衷的解压方式,也变得更加简单直接:喝一顿大酒,在live house跟着音乐挥汗如雨,或者刷两个小时短视频……似乎都比看一部纪录片更轻松。
《烟火人间》剧照
但那个下午,坐在影厅里的两个小时,《烟火人间》重新焕发了对推荐纪录片的热情和信念感——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会在某个维度上抚慰人心。
片如其名,《烟火人间》这部于2020年春天完成创作的纪录片,凝固了那段激荡的、陡峭的、稍纵即逝的历史。通过选取极富生命力的、真诚朴素的影像,银幕里呈现出一个充满烟火气和力量感的人物群像:他们背井离乡,在田野上、在工厂里、在运输途中、在钢筋水泥间为生计奔波,体验着生命的酷暑与寒冬。
这些快速推进的画面,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过去那些日子里;镜头里一个个跌跌撞撞却一直欢颜前行的人物,也像极了正在观影的你我。时代巨变下渺小却顽强的个体,在面对困境与征服困境的循环往复中,一次次地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以抵御现实的无力感。
就像李宇春为电影献唱的主题曲《人间值得》中唱到的:
向前啊,一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
看不见,身后,莺飞草长
怀念啊,故乡,为你不再害怕远方
依依不舍,悲欢离合,终会值得
后知后觉的,我们长大了
会面对那些苦涩,也会唱温柔的歌
当影片结束,片尾滚动名单长得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的那几分钟里,我心里只有一个声音:生活,还是需要纪录片呀。
如何让那些从来没有走进电影院看纪录片的观众,相信这种治愈的力量呢?
从短视频到纪录片,电影创作的异次元
电影工业的发展,从未停止求新求变的步伐,努力突破形式对内容的限制。尽管如此,让传统的电影创作者接受短视频这种形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或许正是因为原因,贾樟柯导演对《烟火人间》的「实验意义」高度肯定:「某种程度上值得载入电影史册」。
《烟火人间》的导演孙虹也因此成为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先行者。这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出身的导演,在纪录片领域深造的时间,正是中国社会急速短视频化的时代。从专业的角度,她见证了短视频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也革新了纪实影像的创作方式——「手机-移动互联网」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摄影机-自来水笔」,使得整个社会的纪实影像从稀缺转向了过剩。
《烟火人间》剧照
在此之前,短视频和电影——尤其是院线电影——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尽管在快手上有海量素材和无数鲜活的个体,但其价值往往被忽略和低估。著名学者、影评人戴锦华在看完《烟火人间》后,对其中的劳动者从短视频创作者变为电影主角的形象转变感触深刻:「当它转化成一个电影形态的时候,人们对电影的期待和认知,会给这个影像赋予完全不同的面貌。」
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看,《烟火人间》从五万多条素材挑出800多段视频, 「碎」得几乎无法被称作一部电影,但它并不是一堆素材的拼凑,而是一部完整的电影艺术作品。形式上,一块16:9的横向大银幕被平行安放的几块竖屏堆满,同时播放着不同时空中的影像,对于观众的观影体验来说极具挑战。但在内容上,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视频内容,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和对主题的鲜明呼应互文。
《烟火人间》剧照
孙虹导演谈到创作初衷时说:「做一个与短视频用户有关的电影,我们就能从个体身上去看到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到「家」的精神情感归宿,《烟火人间》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却有一个完整的中国。
真实的中国,纪录片的目光从未离开
选择从快手平台而非其他短视频平台来选取素材,对于创作团队来说是经过深刻思考的。导演孙虹阐述:「我们一直认为真实的中国不在那些常见于官方镜头下的、主流的、华丽的、精致的都市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县城里、在乡村里、在更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那些在注意力和影响力上被边缘化的群体,构成了真实世界里绝大多数的中国。」
事实上,「真实的中国」正是《烟火人间》这部电影打动每一个普通观众的精髓。
如果说,几年前的中国社会因城乡二元、性别议题、财富分配、地域差异等等因素被严重割裂,那么经历2023年之后,一个共同的心声和诉求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就是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寻求希望。
《烟火人间》剧照
对于纪录片人而言,保持创作热情的源泉正是来自在现实中发掘美好。《烟火人间》主创团队有一个专门负责浏览快手视频的团队,从中挑选各种有意思的人物和故事。他们看到在工地的搬砖工人,肌肉线条和城市里的健身房花昂贵代价练出来的男生是一样的。创作者感慨:「每个人都生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看到高楼大厦,却看不到这些钢筋水泥背后的人。而那些我们看不到的人,其实也和我们一样。」
对于浏览海量素材的创作团队来说,把这些画面搬上大银幕是个有趣的尝试,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发挥超前的创意和重构能力。「如果把每个视频看作独立的时空,多屏拼接会产生多个时空,有所联系对撞,会产生新的内涵,同一个时间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情,也会产生新的意义。」
在最终的电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前所未见的电影语言和技术的尝试。这些「科技」与「狠活」带有年轻创作者的特有标签和审美,但其赋予作品的意义却又是成熟和睿智的。
如果把我们在传统院线电影作品中看到的「中国」比作冰山上浮出来的那一部分,那么《烟火人间》中的数百个人物足以代表真实的中国里隐藏在冰山底下那些看不见的人。这种让人「被看见的力量」从短视频的平台中喷薄而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实现了对平民的赋权,用电影无可取代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治愈更多普通人。
或许,这就是2024年会变得更好一点的一个理由吧。
撰稿 |许 静
编辑|张 帅
校对|鲜 于
出品|Figure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