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过江之鲫的生物意义是什么,鲫鱼为何过江

“过江之鲫”是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之多,它出自宋朝刘克庄的《竹溪生日二首》,当时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所以就有了“过江名士多于鲫鱼”的说法。

当然,从生物的角度上看,必然是古人看到了过江的鲫鱼非常之多,才有了这个比喻,那么,“过江之鲫”为何是鲫鱼,不是鲤鱼等其他鱼类?鲫鱼又为何要过江呢?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两个有意思的问题。

为何是“过江之鲫”?

鲫鱼是鲤科下的一种鱼类,从常见性上看,鲤鱼以及四大家鱼也非常常见,而且体型上要比鲫鱼更大,为何不是“过江之鲤(草、鲢、鳙)”呢?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鲫鱼在古人眼中的地位。1973年6月,浙江余姚市罗江公社为了改善地势低洼稻田的产量,开始在开始在河姆渡村北侧建造机电翻水站,当水闸基挖到三米深时,意外挖到了一些黑陶片、木质建筑构件以及一些动物遗骸,这就是著名的“河姆渡遗址”。

在这些动物遗骸中,主要以哺乳动物为主,除了哺乳动物最多的就是鱼类和鸟类了,而在鱼类中占比最大的就是鲫鱼,这一下将我国食用鲫鱼的确切记录提升到了距今约7000年前。

当然,此时并没有出现关于鲫鱼文字的描述,从目前的资料来看,鲫鱼最早出现在文字中是在公元前300年前的《庄子·外物》中: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其中的鲋鱼其实就是说的鲫鱼,这一点从宋代陆佃的《埤雅》中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了:

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钟。以相附也,故谓之鲋。

因此,古人笔下的鲋鱼其实就是说的鲫鱼,当然,这些并不能作为鲫鱼在古人心中地位的佐证,只是它们出现在文字中的次数较多而已。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鲫鱼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在《礼记·士昏礼》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凡行事必用昏昕,受诸祢庙,辞无不腆,无辱。挚不用死,皮帛必可制。腊必用鲜,鱼用鲋,必肴全。

该书虽然成书于汉代,但记载的却是周代的婚礼仪程,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周代鲫鱼(鲋鱼)是婚礼的必用鱼,在当时用鲫鱼的意思也是取它相互依附的习性,寓意新婚的夫妇能够相爱互助。在此之后,在我国唐代最先兴起的“鱼生”优先用鱼也是鲫鱼。

由此可见,鲫鱼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要超过其他的淡水鱼类,这是古人用“过江之鲫”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鲫鱼的习性。鲫鱼在我国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水体中,属于最常见的鱼类之一,与其他鲤科成员不同的是大多数的鲤科鱼类喜欢单独行动,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鲫鱼不同,它们喜欢群居,而且这种群居并不是暂时性地聚集在一起,通常它们是很少会分开的。

这样当人们看到鲫鱼时,往往就是成群的,再加上以前没有什么污染,渔业捕捞受制于当时落后的工具,也无法形成大规模的捕捞,所以一旦看到鲫鱼群,就是数不清的鲫鱼。

结合鲫鱼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过江之鲫”这个词就出现了。但是,如今过江之鲫这个词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了,虽然鲫鱼是一种比较耐污染的鱼类,但是如今许多水体的污染已经超过了它们的耐受能力,再加上各种捕捞工具,尤其是电鱼、绝户网的使用,导致了曾经多如牛毛的鲫鱼已经越来越少了,在如今,我们能看到三五条成群的鲫鱼就已经不错了。

鲫鱼成群过江的场景是如何形成的?

从习性上看,鲫鱼属于一种偏底栖性的鱼类,这是因为鲫鱼的主要食物以藻类和甲壳类动物为主,而这些甲壳类动物多为底栖的动物,所以,鲫鱼也有了底栖的习性。正是因为这样,平时想要看到成群的鲫鱼,其实并不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一群鲫鱼在水面游动的场景呢?有两种情况:

第一:夏季。在夏季,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鱼浮头的情况,这是因为底层的水中氧气含量较低导致的。鱼是靠鱼鳃过滤水中的氧气生存的,而水底层的氧气重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水底植物的光合作用;一部分是从水表层溶解的氧气再通过水体内部的对流过程形成。其中,第二部分占主要。

但是温度升高时,水溶氧能力会变差,此时水表层溶解的氧也会减少,这样通过水体内部对流到达水底的氧气就会更少,所以,此时底栖的鱼类通常倾向于取表层来呼吸,这样就形成了一群鲫鱼在水面上游动的情况。

第二:繁殖。鲫鱼虽然是底栖型鱼类,但是它们繁殖时却喜欢在水体的表面,这是因为鲫鱼与其他大多数鱼类一样都是体外受精的,而卵必须要排在适合卵发育的地方。由于鲫鱼生活的地方多为流动的水体,所以如何固定自己的卵就非常重要了。

为了让自己的卵尽可能多地留在适合孵化的位置,鲫鱼会把卵产在水体表面上的水草上,这样有水草作为固定,卵的孵化率也会高很多,此时就会出现大量的鲫鱼同时在水面上游动的情况。

写在最后

过江之鲫的由来与它在古代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而它的地位与它们以前的分布广、数量多、获取相对容易关系很大。至于鲫鱼为何会“过江”其实这里的过江并不是什么洄游,毕竟鲫鱼没有洄游的习性,而是它们高度群居的习性以及在特定的时期会大量在水体表面活动的行为,被人比喻成了“过江”而已。

什么叫做流量流量是如何计算的

流量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定义和内涵。以下从交通领域、互联网领域和通信领域,对流量进行解释:

1、交通领域

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的某一地点或者某一断面实际参与交通的参与者的数量,又称作交通流量。这里的交通参与者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因而交通量可分为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但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交通量都是指机动车交通量,并且是指单位时间内来去两个方向上的车辆数。因此,简单来说,单位时间内某个地点或断面上的交通流量=(来的方向上的车辆数+去的方向上的车辆数)/时间。

关于车流量的监测和数据采集,有相应的工具和方法,比如:人工记数或者传感器监测、摄像设备拍照等。

另外,与车流量相关的一些指标,如高峰小时车流量、日均车流量、夜间车流量等计算,也有相应的计算公式:

高峰小时车流量计算公式:Qg=Q*Ag

式中:Ag—高峰小时系数,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取值0.09;

Q—各预测年的24小时交通流量。

b. 日均车流量计算公式:Qr=Q*Ar/R

式中:Ar—白天交通量系数,根据工可报告中的交通量预测结果,全路网昼间系数约为Ar取值0.80;

R—白天小时数,根据工科设计资料取16;

Q—各预测年的24小时交通流量。

c. 夜间车流量:取昼间车流量的20%。

2、互联网领域

在互联网领域,流量一般是指网站的访问量,是用来描述访问一个网站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所浏览的页面数量。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网站的独立用户数量、总用户数量(含重复访问者)、网页浏览数量、每个用户的页面浏览数量、用户在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等。

如何计算网站流量?

PV(Page View)值: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所有浏览该网站的访问者请求的页面数量之合。(例如:该网站一天有100个访问者,每个访问者浏览的页面数量平均为10页,则每天的PV是100×10=1000)

Hits值:是指对每个页面元素的请求数量。(一个页面中任何一个图片或者flash文件都算是一个页面元素)

日浏览字节数:即日流量,是指一天内,访问者请求的所有页面元素的字节数之和。

网站流量的计算方式:

总流量=访问流量+下载流量= Page view值 x 页面大小+下载文件大小 x 下载次数

由以上分析可见,在互联网领域,流量和用户数不是一回事,流量只是一个数据,但用户只能是真正的人,数据跟人肯定不相等的,所以千万别认为有流量就是等于有用户,流量转化后才是用户,也可以理解为有效流量才可能接近等于用户。从体量角度说,流量的范畴比用户稍大一些。用户是流量的一部分,但流量未必都会成为用户。总之,流量是衡量互联网产品价值的重要基础,流量越大则互联网产品价值也就越高。

3、在通信领域

在通信领域,流量是信息传输时的数字记录,记录了一个电脑或手机终端上访问一个网页所耗费的字节数。一个英文字所需要1B,而一个汉字需要2B。B是字节Byte,KB是千字节,MB是兆字节,GB是千兆字节,TB是太兆字节。换算关系为:1T=1024GB,1GB=1024MB,1M=1024KB,1KB=1024B。1KB=512个汉字。

在通信领域,流量可分为固定宽带数据流量和移动数据流量,通常我们说流量指的就是移动数据流量。根据中国移动官方解释,移动数据流量是指通过GPRS、EDGE、TD-SCDMA、HSDPA、WCDMA、LTE等移动通信技术上网或使用相关数据增值业务所产生的数据流量,不包含通过WLAN、CSD等其他方式上网所产生的流量,不包含按内容计费的数据增值业务(彩信、号薄管家、全曲下载、快讯等)所核减的数据流量,也不包含Blackberry、Pushmail 、M2M等集团客户及行业应用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其实,移动数据流量是无线上网流量的一部分,无线上网包括移动数据流量和WLAN流量,移动数据流量=手机上网流量+数据卡流量+上网本流量。按移动公司内部的口径:人均流量=业务产生的总流量/使用用户数,内容的单位流量价值=业务收入(财报折前)/使用用户数。

补充一点,1G流量相当于多少,能做什么呢?这么说吧,1G流量可以阅读1700篇小说(3万字一篇),1G能玩手机网游100小时(10M/小时),1G能观看两部在线电影(500M/部),1G流量能观看手机电视在线直播3小时300M/小时,1G流量能下载340首歌曲(3M/首)。

当前大部分用户用的是4G流量,三大运营商的5G网络已经推出商用。5G

时代,我们老百姓将能享受更加快速的网络服务,步入万物互联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