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 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意思是:天道是减损有余的,增补不足的。人道就不是这样,而是减损不足的,增补有余的

扩展资料

老子认为,天道的运行规律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周易·谦》卦里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即是说,天道是减损满盈,增益谦下;地道是高山变为深谷,深谷变为高山,也是减损满盈流向谦下。《周易·丰》卦的彖辞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即是说,太阳到了正午就开始西斜,月亮到了圆满就将亏蚀,天地盈虚,随着时序的更替而消长。

然而,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则恰恰相反,不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是损不足以补有余。也就是说,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凭借手中的财产和权力,剥削和压迫劳苦大众,使穷的更穷,富的更富。二者相较,当然天道优于人道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意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意思是:大自然的规律,遵循的是减少多余的去补给不够的。人的处世原则却不是这样,而是减少已经不够的去奉献给有余的。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拓展资料:

作者成就:

在《道德经》第三章中,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提倡“不配德”,“使人愚昧和不受欢迎”,并希望人们回到无为而治的状态。

老子主张“无为”,主张让自然顺其自然,是自然的,否认有神论。这是当时更先进的想法之一。

老子的方式提倡朴素,无私,安静,谦虚,高贵,软弱和冷漠。从政治上讲,老子主张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不打扰人民,与外界和平共处,反对战争和暴力。

老子认为,道首先是物质的,是世界万物创造的原始动力,它的存在是独立的,不可估量的,具有无限性。对于“道”的力量,老子无法给出准确的描述,因此他认为道只是权宜之计。

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自然生存的法则就是趋利避害,此话的意思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人性使然,但这个有背于天道,我们应该时时自醒,切勿过分,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