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秀辉 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江苏兴化人。职业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艺评论家。

吕公弼为吕夷简次子,吕氏一门,在宋代十分显赫。

吕家原籍京东路莱州(今属山东)人,吕公弼的曾祖父吕龟祥知安徽寿州时,吕氏移家寿州。吕公弼出身仕宦之家,伯祖父吕蒙正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祖父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父亲吕夷简,为相执政多年;长兄吕公绰,官至右司郎中;弟弟吕公著,曾独自执掌相权。宋朝,相权一般为多人共掌。

有清黄宗羲整理,张汝霖再次主导,成通行的100卷《宋元学案》。吕公弼一门登在《宋元学案》者有七世17人。吕学发韧于他的弟弟吕公著,公著执掌相权时,首重教育。公著在颍州时,欧阳修知颍州,焦千之投其门下,因精通文章和经术,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吕公著招请焦氏为诸子之师。吕公著夫妇严格督导家族子弟,还得多方名师严教,遂促成了吕学学风的形成。在宋代学术史上,吕公著开启了吕学端绪。吕学至南宋吕祖谦而发扬光大,其流风所及,直至明清。

吕公弼的父亲吕夷简,于乾兴元年(1022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刚即位的仁宗还年幼,刘太后临朝听政。吕夷简要细心处理国家大事,还要小心翼翼地约束太后专行。这种情况下,要么成为权相,要么成为傀儡,而他竟能周旋,还不失人望,小事他照顾太后的颜面,大事则寸步不让。

公弼的父亲吕夷简罢相后,访问民间疾苦,老百姓告诉他,说:“现在的官府把民产入籍,然后据此征税,所以,大家不敢多养牛,致使田园荒芜。”因此,他的长子吕公绰上奏疏,从此以后,牛再不入籍。

吕公弼以父恩荫仕将作监主簿,大理寺丞。但是,朝廷还是要考试的,召试后赐进士出身。然后,公弼转任多职,而此时,他的父亲如日中天,正是权力炙手可热之时,父子没有将权力私用,而是从尔曹小吏做起,历经多官,权相之子的吕公弼,到37岁了,居然连皇帝都不认识他。他父亲去世时,仁宗亲自临驾到他家祭奠,才识得吕公弼。仁宗爱惜其才,擢公弼为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瀛州(今河北河内县),入权开封府。每逢公弼朝奏,仁宗皇帝看着他离开的背影,久久不肯移开,经常对周边人感叹地说“吕公弼真像他父亲啊”!

英宗治平四年(1067)九月召为三司使,拜枢密史,其位同宰相。

时王安石变法,公弼、公著兄弟与朝廷其他多数老臣一样,竭力反对变法。时任枢密使的吕公弼,多次劝告王安石,在工作中务必做到稳定压倒一切,要有大局观,顾及社会承受能力,顾及绝大多人的利益。而王安石对吕公弼劝告充耳不闻,说多了,王安石就不高兴了。而吕公弼也很不高兴。于是,吕公弼写了一份奏疏,全面评论变法之得失。吕公弼写好奏疏后,他没有及时上呈,而是想再三斟酌考虑一下。不料,奏疏被其族孙吕嘉问偷取,送给了王安石,王安石把此事专奏于宋神宗。神宗听后,对吕公弼十分不满,宋神宗说:吕公弼真的是反复无常,不足以信任。

王安石意谓公弼不附己,自枢密使以吏部侍郎、观文殿大学士、知太原府(今山西太原)知府。王安石使用吕公弼的弟弟吕公著任御史中丞,以弟逼兄,让吕公弼自安。吕公弼不愿兄弟猊墙,上疏奏章退位,神宗却不肯允许,逐令河东。

吕公弼娶妻扈氏尚书蒙女、封赞善夫人,再娶宰相王旦女,封清郡夫人。不谈祖上,就父子两代,父亲为相,岳父为相,自己为相,弟弟为相。自宋朝建立以来,宰相以三公平章重事的有四人,而吕公著与他的父亲吕夷简居其二。真的是权倾一时的官宦人家。

吕公弼一生恪尽职守,他经常说,谏官、御史,就是皇帝的耳目,是国家得力的助手,选择这些人时,必须考虑到臂腿耳目是为首脑而用。如果他们只求自安而无国家,要他们又有何用?这些国家股肱之臣一定要知进退,顾大局。他是这样做也是这样做的,他和司马光同理国事。司马光怼内侍吕居简,神宗犹豫未决,问吕公弼。公弼说:“他们俩人势不两立,一个是内臣,一个是国家执法之臣,请陛下选择其重要的人”。帝又问:“那怎么办?”吕公弼答:“升吕居简的官职,让他做适合自己的事,司马光就不会和他有争了”,皇帝接受了吕公弼的建议。吕公弼不偏心,不私敝,由此可见。

吕公弼在成都时,因为治理上采取了宽松的政策,人们常常笑话他处理政务不够威严果断。有一名兵士犯法应该施以杖刑,他却大言不惭的说:“我宁可被杀头,也不愿受辱挨打。”吕公弼说:“杖刑是国法,但你自愿求死,那就怪不得本大人了。”于是,下令先施杖刑,后处斩。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批评吕公弼无能了。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评价道:“若无此等胆决,强横小人,何所不至?”

吕公弼传世有《子安帖》,此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贴为尺牍,字数虽然不多,内容为劝子安以其所学为国家效力,不要为时所掩。此帖在笔法上颇像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多用露锋尖笔体现凌厉的点画质感和神采飞扬的气质。于提按笔法中见鲁公意,这在许多竖钩以及捺画收笔处多有反映,所以 点画凌厉中不失道厚。更有杨凝式笔触,在主观处理上,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对汉字的点画和结体进行了再创造。宋人书风,是有渐变过程的,而吕公弼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了。

本文作者卢秀辉先生作品

北宋,夷简公子,字宝臣,据说出生于郑州,居汉中城固(陝西)(1007—1074)。

本文为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