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能讲一下晋文公重耳重臣介子推的故事么

最早知道晋文公,是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当年晋献公时,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经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又往齐国,途中无食,只得食野菜,重耳无法下咽。介子推割下大腿肉为羹,说是雀肉,重耳食之,甚美。后知真相,甚为感动。

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回晋为国君,随行人各有封赏,唯介子推回家与母亲隐居山西介休(当时应当叫绵山)。文公欲赏,介子推和母亲躲到绵山上不肯受赏,文公找不到人,令放火烧山,母子抱树而故。

文公悔之不及,敕令介子推忌日不准做热饭吃,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又为清明节。绵山为介推田,山西介休县也因子推而得名。

历史上的介子推到底是怎么死的

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幸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狄,随行贤士多人,主要人士有五人,即: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及介子推,又有“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之说。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欲求却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树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