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是否是盗墓界的鼻祖
  • 朱元璋修建陵墓为何不移开孙权墓
  • 关于孙权陵墓有哪些未解之谜南京梅花山是孙陵冈吗

三国时期东吴主孙权是否是盗墓界的鼻祖

不是。最早的名人是伍子胥,其盗墓不为钱财,而掘楚平王之墓后,鞭尸三百,被倪方六成为盗墓第一狠。再往后还有项羽、曹操、孙权等。

曹操是绕不过的一个人物,作为各种盗墓小说中摸金校尉的祖师爷,曹操在盗墓界的地位是很高的。和曹操齐名的孙权也是一个盗墓的行家,不过和曹操不同的是,他盗墓并不是为了钱财。

孙权第一次盗墓是为了给他爸爸孙坚建庙。在东汉末年,孙坚曾当过长沙太守,可以说长沙是孙坚的发迹之地。孙权打下长沙后,就想着给老爸在长沙建一座庙。当时的长沙有一座吴王墓,里面是西汉的长沙王吴芮,这个长沙王可不简单,据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后代,其传家的宝物就很多。话说吴芮在位时很得民心,深受百姓爱戴。去世后,其墓也修得非常气派,墓冢高达22米,墓旁还有一座吴王庙。

据记载,吴芮墓采用了黄肠题凑的形制。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本是帝王专用的东西。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即椁室为四周用方型的柏木堆成的框型结构。

简单点说,黄肠题凑使用的都是高级的柏木,正是这柏木,被孙权看上了。于是孙权命人挖开吴芮的墓,盗取木材,用来修建父亲孙坚的庙。话收回来,孙权这票盗墓干得并不高明,也有点夸张,偷的竟然是人家墓中的木材,用来建庙,换个角度说,倒是挺节俭的。类似的事情孙权做了不止一次。在孙权定都南京,修建太初宫时,为了省钱,他直接把旧都的武昌宫殿拆了,木材由长江顺流而下,运抵南京,然后建造宫殿,也算是废物利用吧。

朱元璋修建陵墓为何不移开孙权墓

朱元璋在修陵的时候没有移开孙权的陵墓,但是他却把另外一个名人的陵墓给移开了,这个人就是南朝著名的高僧宝志。

明孝陵的营建工作

明孝陵就是朱元璋与他的妻子马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南京市的钟山的独龙阜玩珠峰脚下。钟山对于帝王来说,位置绝佳。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

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之,龙蜕藏焉。

大意就是钟山有王气,所以吸引朱元璋在此建陵。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登临清凉山俯瞰南京,就对钟山赞不绝口,他说道: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从此“龙盘虎踞”就成为了南京的象征,钟山也因此而闻名。对于信奉风水的古人来说,钟山让很多人向往。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就开始考虑后事了。到了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在钟山南面进行了奠基仪式,然后就开始在独龙阜兴建工程。

陵墓的修建工作规模浩大,并动用了10多万的士兵,还从各地征调了大批的工匠和犯人前来工作,朱元璋就把这项工程的总负责人一职交给了自己的老乡李新。

李新也凭借这项工作而得以封侯,这种情况在当时少有。此外,他还主持重建了鸡鸣寺、开凿胭脂河等工程,但是胭脂河修建完成后就被朱元璋找借口杀掉了。

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开工翌年夏季,朱元璋的挚爱马皇后就病逝了,在停灵44天后才被安葬在这座还未完工的陵墓中,后世推断,朱元璋之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停灵44天,很有可能是陵墓的地宫还没建好。

对于马皇后的离世,朱元璋悲痛不已,他在马皇后的谥文中情真意切地写道:

朕意数年之后,吾儿为帝,当与后归老寿宫抚诸孙于膝下,以享天下养。何期一疾,弗瘳遽然崩逝,使朕哀号不胜,痛悼!

朱元璋总归是平民出身,他的想法也很接地气,谥文中也提到他想早点儿将皇位传给朱标,然后与马皇后共享天伦之乐,可惜这个愿望再也不能实现了。虽然朱元璋对待功臣非常地残忍,但是他对家人还是挺不错的,因为马皇后的谥号为“孝慈皇后”,所以朱元璋将两人的陵墓命名为“孝陵”。

马皇后被安葬后,地宫的相关设施还没有完全封闭,这是为了方便朱元璋去世后的葬入。然而,很快他又要面临另外一个悲剧,那就是太子朱标先他一步去世了。

接连失去多位至亲的朱元璋非常伤心,于是又让人在孝陵东边建了一座陵墓,后世称之为“东陵”。东陵和孝陵一样,都在钟山的南面,要知道,许多与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功臣只能被埋在钟山的北面。

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他终于能和马皇后团聚了,地宫也被封闭了。但是至此,陵墓并未完全修建好,因为孝陵还没有墓碑。

他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后,并没有为朱元璋立碑。直到1999年,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在明孝陵四方城东南100余米处的山谷里发现了具有明代早期特征的龟趺,上面有块无字碑,有人认为这很有可能就是朱允炆为朱元璋制定的墓碑,但因为种种原因被弃之不用了。

直到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才为明孝陵立碑,明孝陵的修建工作至此才算完成。

营建过程的小风波

营建孝陵时,独龙阜早就有主了,南朝梁时的高僧宝志就长眠于此。

宝志在当时被誉为是“神僧”,他于公元436年出生于建康东阳(今南京栖霞区东阳镇),父母不详,传说他被一个朱姓女子从鹰巢中抱回家抚养,所以他长着鹰爪般的手。

7岁时在道林寺出家,成年后能预测未来。随着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多,连梁武帝都被惊动了,当时梁武帝还是一个刺史,他让宝志为自己预测前途,据《南史》记载,宝志是这样说的:

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四中复有四,城北火酣酣。

当时无人知道这段谶语的意思,后来梁武帝38岁建立了梁朝,83岁时他做和尚的寺庙发生了火灾,起火日期为四月十四日,谶语全部都应验了,人们才知晓其意。

梁武帝时期著名的才子徐陵在小的时候就被宝志预言长大后一定很有学问。日后果然宝志所说,8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12岁便通晓《庄子》和《老子》,成年之后更是口若悬河。

总之,宝志在当时的名声非常响亮,以至于一向信奉佛教的梁武帝都对他敬佩不已。宝志97岁圆寂后,梁武帝就将他葬在了独龙阜。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还在此地为他建了宝公塔,第二年梁武帝又在塔前为他建了开善寺。

就这样宝志在此地沉睡了800多年,直到朱元璋看中了这片土地,于是朱元璋就毫不客气地将安放宝志金身的塔移走了。但是朱元璋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他把开善寺移走后,就为宝志兴建了灵谷寺,又为宝志打造金棺银椁,还为他重修了鸡鸣寺。

朱元璋移走宝志的同时,却把东吴大帝孙权的墓给留下了。

孙权年少有为,18岁时就继承了父兄未竟的事业,在东汉末年割据江东,成为一方诸侯。公元208年,26岁的他与刘备合作,在赤壁曹操,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到了公元229年,孙权登基称帝,建立吴国,并在南京建都,从此当地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据《三国志》记载,他的陵墓被称为“蒋陵”,但没有记载具体的位置。而《丹阳志》则给出了猜测,认为蒋陵就在钟山上,因为钟山又被称为“蒋山”。

到了明代,张岱为此给出了答案。他在陶庵梦忆中写道,修建明孝陵时,工匠们发现了孙权的陵墓,便向朱元璋请示是否移走蒋陵。也许两位开国帝王的跨时空相遇让朱元璋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朱元璋决定留下蒋陵,并霸气地说道:

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

能让孙权作守门的,估计也只有朱元璋了。不过也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蒋陵的存在并不影响明孝陵的修建,否则以朱元璋的性格,他肯定会将这个陵墓移走的。

结语

左丘明在《左传》中写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大意就是古代的帝王都非常看重祭祀与军事,一向传统的朱元璋也抱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对明孝陵的修建自然非常上心,甚至在死前还有逼迫几十名可怜的女子来为他殉葬,以求死后有人照顾。

因为历代对明孝陵的守护工作都非常上心,再加上陵墓的格局非常特殊,所以明孝陵从未被摸金校尉光顾过。如今,明孝陵已不再是皇家禁地,它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被世人向往。

关于孙权陵墓有哪些未解之谜南京梅花山是孙陵冈吗

蒋陵因其地处蒋山得名。蒋山,原名钟山。汉末都尉蒋子文,逐贼至钟山下,伤额而死。做祟,吴大帝孙权乃封之为中都侯,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后因孙权下葬于此,改称孙陵冈。但蒋陵即孙陵冈具体位于何处?史志均语焉。明初朱元璋修建地宫时,考虑到孙权在三国时,干出了一番事业,也是一位英雄,他的墓留下来,让他给我看大门吧。这样的营造孝陵过程中,仅将孙权墓前的石麒麟迁往别处,而陵墓则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之后由于斗转星移,墓前神道石刻等不见踪影。现在,梅花山下,石象路旁因此立有孙权墓的标志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