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张志和有一首《渔歌子》被很多人改编,你最喜欢哪一首

张志和有一首《渔歌子》被很多人改编,你最喜欢哪一首?

谢邀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曾被苏子瞻、黄鲁直等人改编,而我尤其喜欢他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露飞:喜欢他的宁静,淡泊,高远。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唐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成就和影响无可比拟。唐代诗歌就像一座大花园,群芳竞妍,姹紫嫣红。而张志和可为这花园的一朵奇葩,他没有李白飘逸浪漫的气质,杜甫沉郁顿挫的格调,白居易为民请愿的热诚,但他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露飞’却别开生面,独领风骚。

西塞山前白露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重在它的画面感,它会勾起读者的丰富想象,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画:西塞山前的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的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连下雨都不回家。

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由飞翔衬托渔夫的悠然自得,“桃红”与“流水”相应,显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夫的生活环境;词的末两句描写渔夫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江南水乡暮春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水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红:色泽鲜明而不失柔和,宁静而不失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应了他高远、悠然、脱俗的意趣。

总而言之,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景于情,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2019年9月13日

张志和渔歌子背景

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扩展资料

此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